轉自奇摩新聞.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1206/57/pfj9.html

過去最令人詬病的大專籃球聯賽(UBA)與超級籃球聯賽(SBL)重疊問題,新球季總算獲得切割,大專體總所推行的「25歲條款」是最大關鍵;新球季裁判尺度也將遵循國際賽事,裁判哨音勢必響個不停,球迷與各隊教練都須適應。


 SBL過往都以學生球員為主力,經常造成兩頭跑的窘境,同時UBA有時還會與SBL賽程重疊,讓球員面臨抉擇要打哪邊的兩難局面,如今大專體總要求年滿25歲不能在UBA出賽,大一至大三學生只能選邊站,總算有個不錯起頭。


 雖然所謂「36人保留名單」,讓切割體系產生些許漏洞,但經由逐年切割分離,大專球員終於可以全心投入UBA,同時藉由大專比賽的磨練,讓自己身手可以提升到SBL的強度,避免在SBL板凳「冰」到壞的遺憾再現。


 受到中華隊在國際賽事總被哨音困擾不已的影響,籃協在新球季決定遵循國際裁判尺度,強調帶球走步、進攻犯規、非法阻擋等違例動作的吹判,這可從熱身賽中,各隊平均每場失誤次數都到達20次以上獲得佐證。


 過去國內對於走步、進攻犯規、非法阻擋的吹判尺度都過於寬鬆,不少國手把這種壞習慣帶到國際戰場,吃了不少悶虧,如今籃協刻意把尺度轉嚴,相信不只是球員,就連球迷也要逐漸習慣哨音頻繁的比賽節奏。


 另外多虧各球團在SBL委員會的強烈要求,新球季還會出現一種不同以往的狀況,那就是資深裁判逐漸淡出球場,新球季預計形成資深裁判佔三分之一、年輕裁判佔三分之二的罕見情形,也讓SBL進入難熬的裁判「陣痛期」。


 年輕裁判經驗較少,面對速度、強度都高出其他比賽一截的SBL,誤判、補哨、漏吹等狀況在所難免,究竟這批年輕裁判何時能成材,沒人抓得準時間,卻要考驗各隊教練的忍耐度,激烈抗議場面恐怕也經常會在新球季上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sid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